固体发酵豆粕中不同工艺因素对pH与乳酸指标的影响


发酵豆粕是指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原料豆粕进行发酵处理后的产物。发酵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等多种酶,消除抗营养因子,把大分子量的大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寡肽、甚至小肽,从而增加水溶性,提高消化率,利于动物消化吸收。纤维类物质分解为糖,部分糖被转化为乳酸,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使豆粕转化成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饲料。

发酵豆粕可以替代日粮中血浆蛋白粉、鱼粉、肠膜蛋白等动物性饲料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畜禽养殖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依赖,杜绝动物性饲料原料所带来的疾病传播,提高养殖业的安全与效益。

应用于微生物发酵豆粕的技术方法目前主要有固态发酵技术和液态发酵技术两种。液体发酵使养分和微生物处于水溶状态,充分的水分活度使微生物充分活化,又是在物料消毒灭菌后密闭发酵,保证了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稳定性。但鉴于液体发酵设备造价高,发酵过程中的废液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发酵后处理成本高,因此,基于环保和经济方面的综合考虑,对于低质的豆粕发酵,目前多采用的是固体发酵。 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维持发酵过程一定的水分含量,是实现固态发酵过程成败的关键,并且水分含量的高低对豆粕发酵品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都需要一定的适宜水分活度范围,即使是同属不同种的微生物对水分活度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细菌最敏感,其次是酵母菌和霉菌。在基质水分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厌氧发酵的两个关键因素。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结构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发酵时间的长短,则对微生物分解底物的程度与代谢产物的产生造成影响。本试验,分别探讨了水分、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对豆粕固体发酵的pH与乳酸指标的影响。

相关新闻